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催生文化旅游产业
安塞区 2022-04-27

在安塞这片看似贫瘠却生生不息的土地上,腰鼓、剪纸、绘画和民歌等民间艺术奇葩如生命力极强的山丹丹花,开得质朴、热烈、顽强。那么,如此丰富而灿烂的民间文化资源能否发展、转化成为文化旅游产品,形成社会和经济效益都丰厚的文化旅游产业呢?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安塞的民间艺术家曾多次参加国内美术展,李秀芳等人先后到法国、菲律宾、奥地利等国家现场表演过剪纸技艺,让外国观众惊叹不已。1982年,有”陕北第一剪“之美名的老婆婆曹佃祥的绘画作品《大公鸡》参加在巴黎举办的法国独立沙龙美展,被震惊的法国美术界评价为”具有毕加索的风格“。

近几年来,安塞民间艺术的名气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远。国内外许多专业和业余的美术工作者、艺术爱好者纷纷前来采风、调研和旅游,这就为安塞开发民间艺术旅游产品,将民间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可能。近日,一批当前国内知名文化专家专程赴安塞,为安塞文化产业的开发支招,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而安塞县委县政府也正在积极思考如何将文化和旅游产业扶植为安塞继石油产业之后的地方支柱产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困扰安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公路交通问题,即从延安到安塞的32公里道路正在修建,计划于今年10月竣工。西安至安塞的高速路也将于2006年通车,这将为安塞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便利。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让安塞这个地处陕北高原的腰鼓之乡、剪纸之乡、绘画之乡和民歌之乡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走出大山;让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安塞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正是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将有利于我国民间文化和艺术,特别是黄土高原的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09年启动了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建成了侯雪昭等6个文化大院和10个文化中心户。拍摄了数字电影《腰鼓传奇》,圆满了完成了”千人腰鼓“进京参加国庆60周年”欢乐道情“群众游行活动,赢得了广泛赞誉。